×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

武威碑刻

石艺张 http://www.shiyizhang.com/    时间:2017-10-13

摘要:武威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灿烂的碑刻文化。武威碑刻众多,是西北保存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碑刻之城”。武威碑刻从内容和形式上主要分为功德碑刻、祠庙碑刻、墓志碑刻、其他碑刻与亡佚碑刻等五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是民族融汇之地,文明储聚之所,被称为“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武威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灿烂的碑刻文化。武威碑刻众多,是西北保存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碑刻之城”。武威碑刻从内容和形式上主要分为功德碑刻、祠庙碑刻、墓志碑刻、其他碑刻与亡佚碑刻等五种。

  一、功德碑刻

  功德碑刻,顾名思义,就是记功载德或颂扬政绩的碑刻。武威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功德碑是东汉初年的《窦公台碑》,可惜其已亡佚,现存最早的当属刻于魏晋之际的《贾思伯碑》,刻于北魏519年。其他功德碑主要有:《南安公张琮碑》,立于唐贞观年间;《杨炎云麾将军郭公神道碑》立于唐天宝年间;《大唐赐扬州大都督段府君行琛神道碑铭》,立于唐大历年间;《德宗赐太尉段秀实记功碑》与《上柱国义阳郡王李公德政碑铭并序》,立于唐贞元年间;《张均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立于唐代;《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刻于元天历二年;《孙都思氏世勋碑》,立于元至顺二年;《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立于至正二十二年;《杨荣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立于明正统四年;《汉藏合计碑》,立于明正统十二年;《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立于明正统十三年;《重修凉州卫儒学记》碑,立于明成化六年;《祁公永思碑记》,立于万历四十一年;《花寨子大明碑》,刻于明代,现存碑首蟠螭二尊;《副总戎刘友元平逆回碑》,清初立;《凉庄道宪武廷适创建书院碑》,清康熙四十三年立;《学校设立乡会路费垂远戴德碑记》,康熙五十一年立;《湾泉湖水租增入书院碑》,乾隆三年立;《乾隆二十五年碑记》,刻于乾隆二十五年;《杨老太翁德寿神道碑》,刻于乾隆三十年;《大清张公碑记》,刻于乾隆四十二年;《敕封武县将军韩自昌神道碑》,立于嘉庆七年;《陕西同州府蒲城县众姓捐资题名碑记》,刻于嘉庆二十一年;《清武徵君李孝廉传》,刻于清道光甲午年;《马胜龙等十二人记功碑》,刻于清同治年间;《尹夫人台碑》,清末李于楷写,因故未刻;《武威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立于清光绪四年;《捐资养羊济贫碑记》,刻于清末;《武威绅民碑》,刻于清末。

张琮碑

张琮碑拓片

  二、祠庙碑刻

  祠庙碑刻,主要记载寺庙庵观的修建、重修、增修等过程。武威城乡历史上寺庙庵观众多,留下了大量碑刻,这对研究武威祠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碑刻主要有:《唐罗什地址石碣》,刻于唐代;《唐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刻于唐景云二年;《唐凉州御山瑞象因缘记》,刻于唐天宝元年;《西夏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元敏公禅师碑》,正文刻于元至元二十三年;《明重修凉州百塔志》,刻于明宣德五年;《明建塔记》,刻于明宣德六年;《明重修文庙儒学记》,刻于明正统四年;《重修福寿寺碑记》,立于明正统七年;《汉藏合记碑》,立于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立于明正统十三年;《明重修凉州卫儒学记》,刻于明成化六年;《明凉州卫忠节祠记》,刻于明嘉靖十四年;《敕赐清应禅寺碑记》,刻于明万历十六年;《增修大云寺碑记》,刻于明天启二年,重刻于1993年;《修建三皇庙记》,立于明崇祯四年;《明陈立三皇庙房课祭典以垂永久碑》,刻于明代;《改建东岳台增创庙貌记》,立于康熙四年;《清敕建重修古刹安国寺功德题名碑》,刻于清康熙六年;《孙思克重修清应寺塔记》,立于清康熙十一年;《罗什寺碑》刻于康熙年间;《清重修白塔碑记》,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重修白塔碑记》,刻于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文庙碑记》,清康熙四十三年立;《重修李氏家庙荫善庵碑记》,立于康熙四十七年;《重修高沟堡庙碑》,立于康熙四十八年;《李如荫重修清应寺塔顶碑记》,立于康熙五十年;《海藏寺藏经阁记》,刻于乾隆元年十月;《清雷台观碑记》,刻于乾隆三年;《清重修文庙祭田碑》,刻于乾隆十六年;《清万绿重新碑》,刻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清重修安国寺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清重修文庙碑》,刻于乾隆三十七年;《武庙重修碑记》,刻于乾隆年间;《清海藏寺修葺碑》,刻于乾隆五十四年;《清重修罗什寺碑文》,碑一面为“重修罗什寺碑文”,刻于清嘉庆九年,另一面为“重修罗什寺宝塔碑记”,刻于清顺治十一年;《凉州府圣庙碑铭》,刻于道光六年;《重建昭忠祠碑铭并记》,刻于道光二十三年;《莲花山文昌阁重修碑记》,刻于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武威文庙碑记》,刻于民国二十八年;《民国重修文庙创建庙产碑记》,刻于民国三十八年。

重修文庙碑记石刻拓片

  三、墓志碑刻

  墓志是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武威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代留下了为数较多的墓志,主要有:《前秦梁舒墓表》,刻于前秦建元十二年;《隋成府君墓志》,刻于大隋仁寿元年;《姚恭公墓志铭并序》,刻于隋大业七年;《隋刘和墓志》,刻于隋安乐元年;《唐毛祐墓志》,刻于唐贞观四年;《隋燕山府鹰击郎将曹庆珍墓志》,刻于唐贞观五年;《唐晁大明墓志》,刻于唐贞观十七年;《唐康阿达墓志》,立于唐初;《郭长生墓志》,刻于唐永徽二年;《刘府君墓志铭》,刻于永徽三年;《唐故明威府队正纥单府君墓志铭》,刻于垂拱元年;《唐青海王慕容忠墓志》,刻于唐圣历二年;《唐弘化公主墓志》,刻于唐圣历二年;《唐慕容宣昌墓志》,刻于唐神龙二年;《唐慕容神威迁奉墓志》,刻于唐景龙三年;《唐李氏墓志》,刻于唐开元六年;《唐金城县主墓志》,碑存南京,刻于唐开元七年;《唐翟舍集墓志》,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唐武氏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唐慕容明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唐慕容曦光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六年;《故昭勇将军苏公圹志》,立于明景泰六年;《明故骠骑将军徐公圹志》,刻于明正德三年;《张忠刚公墓志铭》,立于嘉靖二十九年;《洪崖李公墓表》,刻于嘉靖三十二年;《杨公墓志》,刻于明崇祯十六年;《皇清诰封一品李母雷太夫人墓志》,刻于清康熙六十一年;《严氏墓志铭》,刻于乾隆十六年;《张公墓志铭》,刻于清雍正五年;《清武禹亭碑记》,刻于清道光九年;《清敕封儒林郎晋封武翼都尉陈君贡禹墓表》,刻于清道光十二年;《清张北衡墓表》,刻于清道光二十九年;《范公祠记》,刻于咸丰元年;《清安济贫墓碑》,碑存武威松树乡天主堂,刻于清光绪二十二年;《民国伊斯铎保禄之墓碑》,碑存松树乡天主堂,刻于民国二十七年;《民国凉州公教信友迁葬麦神父并兴修公坟碑》,刻于民国三十年。

  四、其他碑刻

  此外,武威还留下了大量记载水利、田产等事务的碑刻,从侧面反映了武威人民的生产生活,这些碑刻主要有:《清凉州卫高头坝与永昌卫乌牛坝之争水利碑》,刻于康熙三十九年;《清圣祖御制训饬士子文》,刻于康熙四十一年;《判发武威高头坝与永昌乌牛坝用水执照水利碑》,刻于康熙四十九年;《祭田碑记》,刻于康熙五十九年;《判发武威高头坝与永昌乌牛坝用水执照水利碑》,刻于雍正十二年;《判发武威县高头坝与永昌县乌牛坝用水执照水利勒石碑》,刻于乾隆九年;《敦节俭条约》碑,清欧阳永裿撰写;《城隍庙甬道学产执照碑记》,刻于乾隆十五年;《判发武威高头坝与永昌乌牛坝用水执照水利碑》,刻于乾隆十六年;《重修文庙祭田碑记》,刻于乾隆十六年;《文昌宫敬惜字纸会碑记》,刻于乾隆十八年;《清泮池水利碑》,刻于嘉庆五年;《武威兴文社当商营运生息碑记》,刻于嘉庆二十五年;《苍夫子神座祭田记》,刻于道光十三年;《严禁裁卖田产记》,刻于同治三年;《判发永昌乌牛坝与镇番蔡旗用水执照水利碑》,立于同治十三年;《怀六坝磨湾泉源水利碑记》,立于光绪元年;《豁免採買六渠麦草以除民累勒石永禁碑》,刻于光绪四年;《张掖与山丹摊派芨草及捆草民夫永远禁革碑记》,刻于光绪五年;《铁道台判武威与民勤两县互控洪水河水源案碑》,立于光绪二十六年;《古浪县长流坝与川七坝水讼碑》,刻于民国五年;《判武威九墩沟民与镇番农民控争石羊水利一案碑》,刻于光绪六年,民国二十六年重録。

  五、亡佚碑刻

  上述碑刻主要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文庙、西夏馆)、雷台汉博物馆以及大云寺、海藏寺、罗什寺等寺庙中。现存的碑刻固然让人欣喜,但可惜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管理,有些见诸于历史的碑刻已经亡佚了,如立于东汉初年的《窦公台碑》;立于唐代的《唐武安府校尉杨君碑》;立于唐代、明清时重刻的《大云寺古刹功德碑》;立于元代的《镇国寺碑》;刻于至顺二年的《孙都思氏世勋碑》;立于明永乐年间的《福寿寺碑》;宣德二年立的《明敕赐金塔寺碑记》;正德二年立的《明重修上应寺碑》;嘉靖二十八年立的《明真武庙碑》;嘉靖四十一年立的《文庙藏经阁碑》;立于万历二年的《水神庙碑》;刻于乾隆十九年的《乾隆御祭总兵张烈文碑》,以及刻于乾隆年间《大清乾隆政德碑》等等,这些碑刻的亡佚,不仅是武威碑刻的一大损失,更是武威历史文化的一大损失。

  武威碑刻,彰显了武威历史的悠久,刻画了武威文化的厚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研究价值。历史名城武威,以其丰厚的碑刻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文章来源:http://www.shiyizhang.com/shiyiwenhua/229.shtml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