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

西北大学校训石-公诚勤朴

石艺张 //www.shiyizhang.com/    时间:2025-10-03

摘要:西北大学校训为“公诚勤朴”,该校训较为原始解释出自黎锦熙教授1944年5月撰成的《国立西北大学校》中:“‘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校训石是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西北大学文学院1988级作家班校友向学校捐赠,立于长安校区西门。位于太白校区的校训石,石头材质秦岭石,赫然镌刻着“公诚勤朴”四个古朴遒劲的大字,西北大学百年华诞2002年立。
 

西北大学校训释义

西北大学校训为“公诚勤朴”,该校训较为原始解释出自黎锦熙教授1944年5月撰成的《国立西北大学校》中:“‘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此足以去愚,凡诈皆愚也。公以去私,用绝党争。‘诚者天之道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矣。‘贫、愚、私、弱’,人皆知为吾民族之所苦;勤朴公诚,正其对症药也。”
“公”即天下为公。《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表达一种大同理想社会。“天下为公”为孙中山先生终生所倡导之精神。黎锦熙以“公以去私,用绝党争”释之,表达西北联大以国家建设与民族事业为已任强烈使命感。 
“诚”即不诚无物。《礼记·中庸》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黎锦熙认为,“诚”可以“实”去“弱”去“虚”,蕴含西北联大师生以诚待人,以诚做事,忠诚于中华民族精神。
“勤”即勤奋敬业。《尚书·周书》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而黎锦熙指出:“勤以开源”;“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其为西北联大师生忠于职守、奋发有为之表征。 
“朴”即质朴务实。《论衡》中:“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儒家认为质朴与文饰相对。道家主张“朴”即朴素、本真。黎锦熙说:“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此足以去愚,凡诈皆愚也。”把“朴”解释为节俭节流,不事雕琢,与世无争,埋头苦干。其为西北联大师生艰苦朴素、质朴务实之真实写照。 
西北大学校训
西北大学校训:采用唐楷柳体

西北大学校训石简介

西北大学校训石
西北大学校训石:这个是阳刻的校训石
西北大学校训石
西北大学校训石:这块校训石是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2022年)之际,西北大学文学院1988级作家班校友向学校捐赠,立于长安校区西门。2022年11月11日下午3时,揭幕仪式在长安校区西门举行。校训石高3.6米,宽1.9米,厚1.1米。正面刻“公诚勤朴”四字,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笔划之间凝聚着西大精神。校训石树立于长安校区西门,与太白校区西门校训石南北呼应,共同见证百廿西大的峥嵘岁月,砥砺今日西大的莘莘学子。
西北大学校训石-公诚勤朴
西北大学校训石-公诚勤朴:这是位于太白校区的校训石,石头材质秦岭石,赫然镌刻着“公诚勤朴”四个古朴遒劲的大字,西北大学百年华诞2002年立。
西北大学校训石
西北大学校训石
文章来源://www.shiyizhang.com/shiyiwenhua/358.shtml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