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校训来源释义
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源自《论语》中的智慧。这一理念深受《论语·卫灵公》篇的启发,其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子张的教诲。孔子强调,
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是立身行事的关键,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行得通。相反,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则难以立足,即便在本乡本土也难以行得通。这一校训涵盖了“言”与“行”的全方位内容,为暨南大学师生提供了立身行事的指南。
“忠信笃敬”这一校训,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传承,更是对道德观念的深刻诠释。它涵盖了
忠诚、诚实、厚实与恭敬等多个层面,这些意义相互交织,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新的具有深远道德内涵的词汇。作为侨校的暨南大学,其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立至今,暨南大学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华文明,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情感纽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历经曲折与迁徙,但“暨南”之名始终如一,彰显着暨南人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理想。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暨南大学于1994年8月正式决定恢复“忠信笃敬”的校训。
暨南大学校训石简介
暨南大学校训书法题字由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手书,不锈钢的地球仪雕塑上有“忠信笃敬”四个金色大字,与《百年暨南》景观石一起组成暨南大学校训石文化,位于石牌校区的富力教学楼前。

何炳松手书校训“忠信笃敬”

《百年暨南》题词吴学谦手书: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暨南大学校友

百年暨南石和校训雕塑
百年暨南石由北京校友会捐赠,天然黄蜡石材质,重达13吨,高2.2米,宽3.6米,深80公分,镌刻“百年暨南”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由四十年代暨南校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先生在2006年春季题写的。碑石由一个红色的基座撑起,基座的正面刻着介绍此碑由来的文字,北面则刻有“北京校友会捐赠”字样。纪念碑正对南门,有“南暨”之意,于2006年11月16日暨南大学百周年校庆之际隆重揭幕。

万里公园的遗学碑:镌刻有何炳松手书的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简介。位于暨南大学旧址 (上海市近富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