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

黄山摩崖石刻游记

石艺张 http://www.shiyizhang.com/    时间:2015-01-23

摘要:黄山的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奇葩,凝聚着前人的踌躇满志与激昂文字,凝结着先贤的无穷智慧与光风霁月。在现存的230多处摩崖石刻与40多处碑刻中,大多都集中在风景奇特的悬崖峭壁上,尤以温泉、北海与玉屏楼景区最多。
 

  尽管仅作黄山一日游,走马观花,来去匆匆,可沿途所历摩崖石刻仍令我驻足流连,叹为观止。因游览当天,黄山是雨加雪天气,雾气氲氤,云蒸岚蔚,许多石刻都笼罩在朦胧渺远中看不真切,颇有点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的意境。我一路走一路摄,多多益善,宁滥勿缺,尽我所能将看到的石刻记录下来,作为我春节黄山游这道饕餮盛宴中的一道佐餐甜品。

春节自驾游(五)赏摩崖石刻,观黄山画境 - 穆睦 - 穆睦-水西林的博客

  黄山的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奇葩,凝聚着前人的踌躇满志与激昂文字,凝结着先贤的无穷智慧与光风霁月。在现存的230多处摩崖石刻与40多处碑刻中,大多都集中在风景奇特的悬崖峭壁上,尤以温泉、北海与玉屏楼景区最多。有描述黄山奇绝景色的“一览众山小”、“刻削千仞”、“万壑幽邃”,有高度评价黄山的,如“观止”、“果然”、“天然仙境”,有观景后引发哲理遐思的“大巧若拙”、“千古”、“不垢不净”,还有许多石刻都出自历代名家手笔。如“鸣弦泉”、“洗杯泉”史料载诗仙李白手迹,明代戏曲家汪道昆题“大块文章”,清康熙帝题“黄海仙都”,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白龙桥”,国民党元老邹鲁题“大块文章”,著名画家张大千题有“云海奇观”,刘伯承元帅题“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龙头”,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题“青化桥”,当代画家刘海粟题“不可思议”等等,或大气磅礴,或一丝不苟,或和婉优雅,或行云流水,篆、隶、草、行、楷,诸体竞秀,为黄山在自然景观之外更添了意蕴深远的人文色彩。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2004年,黄山摩崖石刻群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天下名泉

  天下名泉:位于温泉石壁。字径0.5米,楷书

  落款:皇明万历癸未(1583年)春正月望,郡人程师周、戴国辅、戴国良、戴麟绂仝题。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汪鋐等题名:刻于温泉石壁。全文为:“明嘉靖丙申(1536)五月朔,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汪鋐,同徽州府知府冯世雍、弟太仆卿汪玄锡、乡友参政郑佐、参议方纪达,主事黄训来游,随处赋诗爰刻石以纪岁月云。”冯世雍,字三石,江夏人,进士,明嘉靖十四年(1535)任徽州府知府。

  郑玉题名:刻于温泉石壁,从题款看是黄山存世最早的摩崖石刻。叙文六行,每行十四字,字径20厘米,正书。全文如下:“邑人郑玉子美,旧尝读书山下寺中,后迁紫阳南埠,遂耕于狮山之阴,钓于岑山之阳,久而天子知名,出内府酒帛,遣使者持以车,诏玉为翰林待制。玉以德凉辞辟不获,乃从使者至海上,以疾而返。复游山中,访寻旧馆。时丧乱之余,半已煨浕,独川流山峙,不改依旧。乃浴汤泉,题名石上而去。时侍行者吴明焱、鲍观、鲍葆、谢真保、吴阳复。有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二月辛亥郑玉题。”郑玉:元末著名学者、经学家。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刻于玉屏峰象石上。有岱宗逊色、奇观、象石、气象万千、紫玉屏风。

  气象万千,刻于玉屏峰象石上。旁有许汉卿题名:“许子汉卿偕室孙许琦卿,社友郑诵先、蔡楚昂、钱翼如游黄山。民国廿五年五月十有七日许汉卿题记。”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岱宗逊色:岱宗,泰山也,跟黄山比,连五岳之首的泰山都逊色了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顾子槃磐等题刻:刻于玉屏峰象石上,全文为“民国廿四年四月一日(1935年4月1日),顾子槃、历子威、富渭元、朱天游、鲍梅舫、周午三、杨学宾、张莲清、吴志廉、杨市庆同游。”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造化独钟: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风景如画:1963年,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在北京观赏黄山风景摄影展后题此四字,行书。1978年,黄山管理处刻于玉屏峰狮石上,字径一米余。

  一览众山小:刻于玉屏峰狮石上。落款:乙亥仲秋□ 林张寅书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刻于玉屏峰狮石上的石刻还有:大巧若拙、狮石、天仙荣景、群峭摩天、观止、不险不奇、奇松怪石天然仙境、刻峭千仞、老松、胜景、妙、小清凉、不可阶、烟云万状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大巧若拙: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程振甲题

  天仙荣景:刻于玉屏峰狮石上,程德春堂书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群峭摩天:刻于玉屏峰狮石上,隶书。据清人黄钺《游黄山记》载,四字为清代歙人郑谷□ 题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不愧好山: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石作狮吼:刻于温泉之西,篆书。落款为民廿八年冬,释德源识。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东南邹鲁:刻于温泉之西,落款为:丙寅仲夏,储观笙、方愧三题。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游如是始:刻于温泉之西,落款为:民国廿四年(1935年)暮春许公达游黄山题石。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大好河山:刻于温泉之西,字径1.9米,参以汉简和魏碑笔意。为现存黄山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

  落款为:“中华民国念八年(1939年)春唐式遵题,石工朱为玉、王文德、朱立宗等刻。”唐式遵为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当年他来到黄山,感山河破碎,乃题写“大好河山”四字。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热不因人:刻于温泉石壁,楷书。落款为“王丹自況”,況:同“况”,犹自比。题刻因景喻为人,语意双关,意为世态炎凉,做人当以温泉恒热沐人为鉴,不因来者贫贱富贵而亲疏,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题刻所在的是黄山2006年发现的一处古泉眼,罩在拱券古建筑中,拱券内壁采用直砌和横砌相交替的圈法,属清代中后期建筑。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冷暖自知:刻于温泉石壁,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韩廷秀题。

  天然如意:刻于温泉石壁。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洗心清净:刻于温泉石壁。

  身中清天然:刻于温泉石壁。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清澈洗嚣尘:刻于温泉石壁,行书。落款:“胡文照题。”胡文照:黟县西递人,清道光间任河南开封知府。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洞冥:刻于温泉石壁,无款,楷书。洞冥,犹地下洞府,传说中神灵居住之所。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阴火潜然:刻于温泉石壁,清乾隆时(1736-1795)歙县江德量篆书。

  飘然欲仙:刻于温泉石壁,字体飘逸。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江山如此多娇:刻于玉屏峰,字径两米。1978年黄山管理处按毛主席诗词墨迹刻。

  别有天:刻于玉屏峰。

宇宙大观:刻于玉屏峰,字径70厘米”,豪劲清润。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黄山第一处:刻于玉屏峰,字圆融遒丽。

  云海奇观:刻于玉屏峰。

  奇松怪石:刻于玉屏峰,落款为:“古黟松石叶子龙书”。

  此山尊:刻于玉屏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韩廷秀题。

云海大千:刻于玉屏峰。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天造:刻于鳌鱼洞口。落款为:民国十二年六月(1923年6月),仙源三口汪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敬立。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渡仙桥:刻于一线天,落款为:“乾隆丙酉(1765年)建,临河程徵棨”。

黄山石刻-摩崖石刻

  好:刻于一线天,字径50厘米,据清人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徐厚庵书。

春节自驾游(五)赏摩崖石刻,观黄山画境 - 穆睦 - 穆睦-水西林的博客

  大块文章:刻于鳌鱼峰。字约70厘米。据黄山石工吴玉刚口述,四字为邹鲁所题,由吴刻成。

  附:黄山摩崖石刻(含摩崖石刻与碑刻)

  摩崖

  1、天下名泉:刻于温泉石壁,落款:万历癸末年(1583)正月程师周、戴国辅、戴国良、□胜绂题。字径17厘米,楷书,笔力遒劲。

  2、冷暖自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韩廷秀题,刻于温泉石壁。

  3、飘然欲仙:刻于温泉石壁,字体飘逸。

  4、不浴心也清:乾隆五十七年程振甲题,刻于温泉石壁。

  5、阴火潜然:乾隆(1736——1795)时歙县人江德量篆书,刻于温泉石壁。

  6、轩辕行宫:刻于温泉石壁,题刻人及年代均不详。

  7、汪鋐等题名:刻于温泉石壁。全文为:“明嘉靖丙申(1536)五月朔,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汪鋐,同徽州府知府冯世雍、弟太仆卿汪玄锡、乡友参政郑佐、参议方纪达,主事黄训来游,随处赋诗爰刻石以纪岁月云。”冯世雍,字三石,江夏人,进士,明嘉靖十四年(1535)任徽州府知府。

  8、郑玉题名:刻于温泉石壁,已模糊不清。据周肇祥在《南游日记》中载:“观元至正十七年(1357)郑玉题记,云:‘初读书山寺,后耕于狮子山之阴,钓于岑山之阳。天子知名,出内府酒币,遣使存问,召为翰林待制。辞辟不获,从使至海上,病还,复游山中。兵乱之余,半已煨烬。浴温汤,题名石上。’”(民国廿五年《游山专号》第七卷)《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载:叙文六行,每行十四字,字径20厘米,正书。

  9、澄观:刻于温泉之西、路侧一石上。落款:“嘉庆乙丑(1805)立秋日仲卿江士栻题。”。

  10、大好河山:刻于温泉之西崖壁,字径2米,参以汉简和魏碑笔意,字体朴实清秀。落款:“中华民国廿八年春唐式遵题”。石工王文德、朱立宗等刻。

  11、东南邹鲁:在“大好河山”石刻下方左侧,邹鲁于1937年题,4字横排,刻于崖壁。

  12、石作狮吼:刻于温泉之西、登山路侧一石上,中华民国廿八年(1939)冬汪德涯题。

  13、紫云岩:刻于紫石峰下石壁间,在黄山疗养院背后。下署:“清乾隆壬子年(1792)部郎程振甲题。”

  14、黄山佳景:刻于温泉之西,桃花溪畔巨石上。题刻人及年代不详。

  15、听涛居: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改“正道居”为“听涛居”,并手书3字,刻石嵌于门额。原“正道居”3字,为张治中于1936年题。

  16、慈光阁:1965年,董必武为慈光寺所题寺额。

  17、黄海仙都:康熙帝手书,悬于慈光寺佛殿,已毁。

  18、黄山:1963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游览黄山时手书,今为黄山大门匾额。

  19、龙头:1965年,董必武手书,刻于白龙桥畔石上。

  20、青化桥:1965年,胡志明为桃源亭南侧大桥命名,并手书“青化桥”3字,刻石嵌于桥。“青化”取毛泽东“青山着意化为桥”诗意。

  21、入胜:刻于白龙潭侧“龙虎斗”巨石上。下署“中华民国卅年徐梓南题”。

  22、气冠群山:神仙止焉 刻于“龙虎斗”巨石上,下署“甲戌六月苏州吴似兰题”。

  23、白龙桥:刻于白龙桥。林森题。

  24、且听龙吟:刻于白龙桥侧“龙吟石”上,4字雄浑遒劲。民国卅三年(1944)庄文枢题。

  25、丹井:二字隶书,刻于丹井旁石上。为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汪道昆题。

  26、虎头岩:刻于虎头石上,楷书。南宋歙县人罗愿题。

  27、三叠泉:刻于三叠泉侧岩石上,行书,雄浑劲健,字径约50厘米。安徽通志馆《金石调查录》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罗渊章题。

  28、醉石:刻于鸣弦泉上侧一巨石上。《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明嘉靖二十年罗渊章题。“二字高三尺五寸,广六尺,字径三尺,行书。”

  29、王演等题名:刻于“醉石”二字下,全文如下:“明嘉靖六年(1527)江暮春望日,龙凤罗小华、罗渊章携壶 约淮深王演、小头罗明萧、南华郑默,草衣斗笠来游,我欲板汤岭,观九子峰以招谪仙入游,游皖不能俗,□留□歌□□,醉即题石记也。”题记18行,每行4字,末行3字,分书。(《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

  30、鸣弦泉:刻于泉侧石壁,字径60厘米,行书。据民国《黄山指南》,3字为唐代诗人李白手迹。又,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亦记为李白手书。

  31、洗杯泉:刻于“鸣弦泉”3字侧,3字平列,行书。相传为李白洗杯更酌之处。据民国《黄山指南》、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3字为李白手书。

  32、高山流水:刻于鸣弦泉西石壁上,字下题名:“许子汉卿偕室许孙绮卿、社友郑诵先、蔡楚昂,钱翼如游黄山。民国廿五年五月十有七日,许汉卿题记,导游汪崇治,刻石万历山。”

  33、名泉桥:3字篆书,为名泉桥额,1981年黄山管理局立。

  34、揽胜桥:3字草书,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顾卓新手书。1983年 9月刻于揽胜桥头,计4处。

  35、清泉同乐:刻于温泉石壁上,清道光四年(1824)八月,歙人王嘉霈题。

  36、不垢不净:刻于温泉石壁上。

  37、轩辕道场:刻于温泉石壁上。

  38、留云:刻于紫云岩,在黄山疗养院后。

  39、雪舫公题名:刻于郑玉题名之右。雪舫公,为明代歙人方大治之父。

  40、千僧灶:刻于慈光寺千僧灶遗址石上。

  41、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在青鸾峰悬崖上,字径6米,“平”字一竖长9.4米。1939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唐式遵,招募黄山石工宣庆发、朱立宗、胡义和等六人刻成。工人用竹篓、篾缆等原始工具,自峰顶坠下,冒生命危险,艰难钻凿,费时半年才完工。民国二十八年(1937)七月十八日,黄山工赈办事处给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报告中称,碑文由歙人罗长铭撰。

  42、天梯:明人张炯书,刻于飞来洞外。

  43、江瓘题诗:刻于水帘洞。江瓘《黄山游记》载其事。

  44、空中闻天鸡:篆体。刻于半山寺路侧岩壁上。

  45、天门坎:刻于天门坎横云岩壁上,字径约70厘米。

  46、云巢:刻于云巢洞口。曹鈖题。

  47、真如关:篆书。刻于云巢洞外石壁上。郑晟题。

  48、引胜:草书。刻于云巢洞外石壁上。赵人岳题。

  49、观止:刻于小心坡。另有小记:“乾隆乙酉年(1765)登天都,书二字于峰顶,今刊此两相向焉。黄鲁峰。”

  50、卧龙涧:刻于小心坡,字径约50厘米。清代歙人汪天与题。

  51、渡仙桥:刻于“一线天”,字质朴,落款:“乾隆丙酉年 (1765)临河程徵棨”。

  52、好:刻于“一线天”,字径50厘米。据清人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徐厚庵书。

  53、群峭摩天:刻于玉屏峰狮石上,隶书。据清人黄钺《游黄山记》载,4字为清代歙人郑谷口题。

  54、大巧若拙: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振甲题。

  55、风景如画:196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朱德,在北京观赏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后题此4字,行书。1978年,黄山管理处刻于王屏峰石壁上,字径一米余。

  56、一览众山小:刻于玉屏峰狮石上。落款为:“乙亥仲秋□林张寅题”。

  57、观止: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有眉题和落款,已不能辩认。

  58、不险不奇:刻于玉屏峰狮石上。徐厚庵题。

  59、奇松怪石:天然仙境 隶书。刻于玉屏峰狮石上。刘紫垣题。

  60、刻削千仞: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据黄肇敏《黄山纪游》载,为汪毅堂题。汪氏生平不详。

  61、老松: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此二字赞迎客松。

  62、胜景:刻于玉屏峰狮石上。落款:“民国廿五年二月,黎重光”等题,其中,另有6人姓名已无法辨认。

  63、妙:篆体。刻于玉屏峰狮石上。

  64、小清凉:刻于玉屏峰狮石上。肖涛题。

  65、不可阶:刻于玉屏峰狮石上。行书。

  66、烟云万状:刻于玉屏峰狮石上。徐厚庵题。

  67、仲岩:刻于玉屏峰狮石上。

  68、如何:刻于青石,嵌在玉屏峰文殊台旁崖壁,落款为:“辛未秋,张善孙题”。

  69、岱宗逊色: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70、奇观: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71、气象万千:刻于玉屏峰象石上。旁有许汉卿题名:“许子汉卿偕室孙许琦卿,社友郑诵先、蔡楚昂、钱翼如游黄山。民国廿五年五月十有七日许汉卿题记。”

  72、造化独种: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73、不愧好山:刻于玉屏峰象石上。

  74、佛:字大一米余,刻于玉屏峰立雪台东面岩壁。落款为:“徐雁影题”。

  75、此山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韩廷秀题于玉屏峰上。

  76、奇松怪石:刻于玉屏峰上。落款为:”古黟松石叶子龙书”。

  77、云海奇观:刻子玉屏峰上。

  78、黄山第一处:刻于玉屏峰上。字圆融遒丽。

  79、云海大千:刻于玉屏峰上。

  80、宇宙大观:刻于玉屏峰上。字径约70厘米,豪劲清润。

  81、别有天:刻于玉屏峰上。篆书。

  82、佛陀境:刻于玉屏峰上。

  83、果然:刻于玉屏峰陪客松旁石上。

  84、大士岩:刻于蒲团松下约100米处路旁石上。隶书。

  85、江山如此多娇:按毛泽东诗词墨迹刻于玉屏峰上。字大约2米。1978年黄山管理处刻。

  86、登峰造极:刻于天都峰绝顶。

  87、药师琉璃光佛:刻于天都峰绝顶。所题为佛名。

  88、到者方知:明崇祯年间(1628——1644),歙人汪沐日题,悬于文殊院,今不存。

  89、万山拜其下:孤云卧其中 释道据为文殊院题联,今不存。

  90、揽邃:刻于莲花峰绝顶。

  91、一览群山低:刻于莲花峰绝顶。隶书。

  92、真好造化:刻于莲花峰绝顶,落款为:“民国十二年六月,仙源王泽润”。

  93、突兀撑苍穹:刻于莲花峰绝顶,楷书,字大约50厘米,下署:“丁丑(1937)夏日邹鲁题”。

  94、玉炉生花:刻于莲花峰绝顶。

  95、天海奇观:刻于莲花峰绝顶。据近人傅增湘《黄山日记》载,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58)汪洋所题。

  96、非人间地:刻于莲花峰绝顶。

  97、名不虚传:刻于莲花峰绝顶。

  98、嬉云:刻于莲花峰绝顶。

  99、天造:刻于鳌鱼洞口。下署:“民国廿一年□王题”。

  100、大块文章:刻于鳌鱼峰上,字径约70厘米。据黄山石工吴玉刚口述,4字为邹鲁所题,由吴刻成。

  101、海心亭:刻于石碑,立在天海亭旁,署名为“陈九陛题”。

  102、天上玉屏:刻于天都峰腰屏风石上。

  103、清音:刻于云谷寺溪边石上。“清音”两字为篆书,后有“丽田生相羊于此”。

  104、千古: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隶书。据清人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雷平所题。

  105、通幽: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笔力遒劲。据韩廷秀《黄山纪游》载,为徐士业所题。

  106、渐入佳景: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楷书,何永昌题。

  107、醉吟: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据方大治《游黄山记》载,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吴于荆题。

  108、已移我情:刻于云谷寺溪中狮石上,署:“程振甲题”。

  109、回首白云低: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隶书,吴园璋题。

  110、五松入韵:刻于云谷寺溪中狮石上。

  111、丽田先生琴台:刻于云谷寺溪中石上,署:“嘉庆乙丑(1805)仲秋族办江璠题。”

  112、始从此始:刻于云谷寺下方道边石上,署:“戴延祖题”。

  113、万重翠雨:刻于云谷寺上行一里道边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韩廷秀题。

  114、月岩读书处:刻于云谷寺下方龙凤庵钓月台上,署:“采老人题”。

  115、梅屋:江绍题,刻于钓月台上。

  116、一径犹龙:刻于龙凤庵,落款为:“水轩题幔亭书”。

  117、盥水捧日: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两江总督高晋题,刻于云谷寺观音岩上。

  118、仙人榜:来者有缘 刻于云谷寺下“仙人榜”岩壁上,行书。汪松岩(廷茂)题。

  119、榜仙飞去:遗下青鸾 老惘题,刻于“仙人榜”处。

  120、开门石:刻于“仙人榜”下一里石壁上。

  121、阿弥陀佛:刻于“仙人榜”下一里石壁上。

  122、画境:刻于平天矼飞来石上,字径约一米。自署:“乙卯 (1879)仲秋陈□白题”。

  123、傅增湘留题:刻于始信峰渡仙桥畔悬崖上,全文如下:“黄山之胜甲宇内,幽秀灵奇聚于后海,始信峰、清凉台尤为奇特。廿年节屐,踏遍千峰。若衡华台庐,亦号钜观,而难兼众美,登临极览,赞叹俱穷,聊举领要,以告来者。乙亥(1935)四月江安傅增湘重游题石。同游者长汀江庸,绍兴周肇祥,贵阳邢端,嵊县邢震南”。

  124、净土门:刻于始信峰渡仙桥头石壁。

  125、奇景天然:刻于始信峰上。

  126、诸天变相:刻于始信峰上,韩廷秀题。

  127、原来如此:刻于始信峰上。

  128、始信蜂:刻于始信峰上。隶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黄习远题,孙湛书。

  129、从容:刻于始信峰上。

  130、丽田生弹琴处:刻于始信峰上。

  131、游黄山宿狮子林:光绪十年(1884),崔国因游后题七律二首,刻于始信峰石壁。诗如下: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山灵见我应相识,清瘦形容似旧不?解组归来历九瀛,看山又作步虚行。廿年宦辙身犹健,半榻茶烟梦已清。萝月朗离尘垢相,松风嘘出海潮声。文殊歆证前因果,我是仙猿再世生。

  132、气象万千: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

  133、胜妙殊绝: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

  134、伟奇幻险: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

  135、清凉世界: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

  136、灵幻奇秀: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

  137、万壑幽邃: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署:“民国二十三年古晟王荣题”。

  138、奇特: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署:“徐厚庵题”。

  139、天然图画: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署:“乙丑桂秋上浣海阳何继昌题”。

  140、佛:刻于清凉台下悬崖上,字径2米左右。署:“邹鲁题”。

  141、飞光岫:刻于清凉台对面岩壁上。大篆。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载,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先由释一乘题,后为赵宦光书。

  142、面面受奇:刻于狮子林岩壁上。程芝云题。

  143、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据清人黄肇敏《黄山纪游》载,四句书于狮子林客堂照壁上,康熙太平县令陈九陛手书。已毁。

  144、归虚储怪 清乾隆年间歙人江德量题,刻于西海门,见韩廷秀《黄山游记》。

  145、百花诗:刻于飞龙峰百花洞。宋人邓宗度题五绝一首:“我试问阳和,洞间谁是主?尽日立东风,百花无一语。”

  146、妙无住:刻于清凉台对面岩石上。

  147、龙渊:刻在松谷庵下里许处,崖高3丈,广加倍。两字横列,楷书,字径150厘米。无落款。安徽通志馆《金石调查录》考证:明崇祯八年(1635),吴廷简游黄山,即见此二字,故为明代所刻。

  148、仙源:在松谷庵附近巨石上,两字横列,行书,字径40厘米。前有“庚牛菊月”4个字,后有“太平陈九陛书”6字。

  149、简默洞天:刻于神仙洞额,篆书,署名已不能辨认。

  150、钓桥重修记:据《黄山指南》载,民国十二年(1923)太平县居士陈仁梅重修,“邢邑侯鸣盛作记”。

  151、崔涯:明代太平县人崔涯题名,刻于醉翁峰下岩壁。

  152、龙盘虎踞:清人焦元振题,刻于翠微寺西峰堂溪石上。

  153、怒马奔腾:刻于松谷庵桥下溪中大石上。署:“邹鲁题”。

  154、邹鲁题诗:刻于松谷庵桥下溪中大石上。1937年邹鲁题诗一首:种柏有余地,补种桃与梅。移来数株桂,区老手自培。沈子娴园艺,花木满园栽。即此小庭苑,亦见规画才。黄山新面目,启此一山隈。邀朋共欣赏,行当年年来。署:“丁丑浴佛后十日邹鲁再题”。

  155、邹鲁题诗:刻于松谷庵溪中大石上,诗为七绝:引流辟地佛堂前,我与黄山结一缘。殿建慈云环种柏,他年劲节看参天。署:“丁丑浴佛日邹鲁题”。

  156、听涛观瀑:刻于松谷庵溪中大石上,邹鲁题。

  157、得月池:刻于松谷庵下路侧池壁上,草书。

  158、徐惠福题句:刻于松谷庵下路旁石上。题句为:“黄海波平,幽静清凉,粤南来此,路远情长。”落款为“庚辰年九月徐惠福徐梅溪”。

  159、卧虎:刻于松谷庵下路旁石上,草书,字径约70厘米。落款:“庚辰九月刘秉寿”。

  160、四面云山绕二水,一潭墨月照孤亭:乌龙亭对联,刻在前排二石柱上。

  161、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刻在乌龙亭后排二石柱上。对联。

  162、龙:字大一米余,运笔丰厚,骨力遒劲,刻于乌龙亭下岩壁上。

  163、乌龙将军象:刻于乌龙潭石壁上。

  164、翡翠池:刻于池侧石壁上,下署:“乙癸年季夏崔松谷”等3人。

  165、古油潭:刻在翡翠池侧石壁上。

  166、佛:草书,字大3米左右,刻于翡翠池上方石壁上。署:“癸未年胡大侔题”。

  167、福:刻于翡翠池下方悬崖上。

  168、南无阿弥陀佛:刻于翡翠池下方悬崖上。

  169、寿:刻于翡翠池边岩壁。旁有一联:“普慈莲花大生大化,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170、绿荫深处:刻于翡翠池边石上。

  171、七佛名:距翡翠池约100米处,一石柱上刻7佛名:南无甘露玉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杂怖畏如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文佛,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

  172、得月池:刻于芙蓉居院内池壁上,旁有“丁丑九月芙蓉居立”字样。丁丑,即1937年。肖昌明题。

  173、养得卑池常浴日,乱飞花雨且耕云:刻于芙蓉居门石上,是楹联。

  174、老龙潭:3字古体草书,刻于老龙潭石上。肖昌明书。

  175、芙蓉洞:刻于芙蓉洞额。据《黄山指南》载,清康熙二十年 (1682)陈九陛题。

  176、清观:刻于芙蓉洞额,陈九陛题。

  177、风雨晦:刻于松谷庵“仙人晒宝”处。

  178、天榜:黄如直题,刻于“仙人观榜”处。

  180、热不因人:刻于温泉石壁。款署“王丹自況”。楷书。

  181、清澈洗嚣尘:刻于温泉石壁,行书。旁款:“胡文照题”。

  182、洞冥:刻于温泉石壁,洞冥,犹如地府冥宫。

  183、洗心清净:刻于温泉石壁。

  184、天然如意:刻于温泉石壁。

  185、身中清天然:刻于温泉石壁。

  碑刻

  186、曾大椿诗碑:此碑镶嵌于立马桥头岩壁上,全诗如下:“君不伏波将军事南征,铸勋铜柱交趾平。将军挥檄挞倭奴,目空东海三岛枯。摩崖千仞舒壮气,笔峰更比剑峰利。名垂金石山不改,时人交赞唐空海,马伏波,唐空海,共传勋业昭千载。”又有以下题记:“辛己(1941)秋年奉劳军使命,过黄山天都峰下,见子爱将军摩崖十字,长过二丈,高入云表,神采飞皇,有并吞东亚之气,观久不忍去,题此志书并斫。曾大椿并戊。”

  187、雯诗碑:碑嵌于立马桥畔岩壁中。诗如下:“元戍小此经过,落英风洒薜萝。只有山灵和秘惜,长教云气护岩阿。”署:“壬午冬山中居士雯”。

  188、刘伯承诗碑:碑嵌于玉屏峰狮石上。诗题为《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全诗四句:“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意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亦多。”自署:“一九五七年,刘伯承”。

  189、李一氓书碑:1957年李一氓重书“寒江子独坐”5字,刻碑嵌于始信峰顶石壁。并有以下碑记:“明末抗清烈士江天一,曾于始信峰上题此五字,或云书于紫扉,或云镌于石壁,今已佚失,特为补书。按烈士于弘光年(1645)随其师金声起义守绩溪。兵败被执不屈,十月八日就义于南京。其弟天表迎葬于双枝坞。烈士字文石,亦字涵灏,又字淳初,歙县江村人。吾人于流连风景之余,幸识民族斗争中壮烈有如江天一烈堵。一九五七年夏李一氓记。”

  190、轩辕碑:在水帘洞右,与马蹄石相近。已不存。

  191、灵泉院碑:南唐保大二年(944)刻碑嵌于祥符寺,已废。

  192、修复祥符寺碑记:在桃花峰麓。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载:明万历九年(1581)立,田艺衡撰。已废。

  193、御泉庵碑:在双岭培风尖下,明崇祯九年(1636)立,鲍应鳌撰文。已废。

  194、重修普祐院碑记:在大圣山,明崇祯间汪鋐撰文。已不存。

  195、普门禅师塔铭:在慈光寺后。《黄山金石表》载:明崇祯三年(1630)勒石,清康熙三年(1664)立。许鼎臣撰文,吴孔嘉书,徐开禧篆额。

  196、檗庵禅师塔碑:在丞相源,明代立,已毁。

  197、寓安禅师塔碑:在丞相源,崇祯八年(1635)立。已毁。

  198、雪谷禅师塔铭:在丞相源,明人浚明书。已毁。


更多关于

黄山摩崖石刻


文章来源:http://www.shiyizhang.com/shiyiwenhua/167.shtml
打印纸张: > 字号选择:超大 > 带图打印 > 返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