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登高必自”碑
石艺张 http://www.shiyizhang.com/ 时间:2025-07-13
摘要:登高必自”此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泰山登山起点孔子登临处石坊稍前东侧,“登高必自”碑含着古人的一个文字游戏:“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登高必自”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此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泰山登山起点孔子登临处石坊稍前东侧,碑高246厘米,宽82厘米,字径60×47厘米,楷书体。

孔子登临处石坊门
2、”登高必自”4个字的载体是一个“碑”,也就是“登高必自”碑,“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恰好暗合了《中庸》中“登高必自卑”,在这里题字者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但却把“登高必自卑”的意义表达了出来。
3、“登高必自”同为驻泰高校山东农业大学校训。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要想行走得远,就必须从近处开始慢慢走,要想到达泰山山峰,就必须从低矮处开始攀登,既要有“登高”的理想,更有要“自卑”的心态,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不畏艰难、努力向前,最终一定会到达人生的顶峰,这里的“自卑”指的是从低处,而此石碑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泰山脚下,其中的深刻含义不言自明了。

登高必自碑立于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翟涛题,青社载玺书。最新考证,“登高必自”碑“到底谁书?按照中国书法的书写传统,作者落款一般采用籍贯加姓名字号的形式,籍贯地名在前,名号在后。具体到“青社载玺”四字,青社应为地名,载玺则为人名。那么青社究竟为何地呢?据王克煜介绍,青社原指祭祀东方土神处,古人还常用来借指青州,辖境在今山东潍坊、益都一带,为齐故地。如《汉书》记载,汉武帝封自己的儿子刘闳为齐王,诏曰“呜呼!小子闳,受兹青社”。北宋著名政治家富弼曾任青州知州,时值灾荒,他赈灾救民,救活灾民50余万。富弼把在青州实施救荒的文牍记录,题称为《青社赈济录》。元代于钦《齐乘》记:“盖古者以太社五色土随方封国,使立社,故齐有青社之称。”由此看来青社载玺便是青州载玺,这位载玺到底是谁呢?通过研究证实,应该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青州衡王府新乐王朱载玺。
“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登高必自”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要从近的地方起步。其实这是儒家典型的践行之道,与道家所言“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几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登高必自”昭示人们干事创业既要有“登高”的目标,志存高远,敢想敢干,又要“自卑”处开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集中体现了努力攀登、坚韧不拔的泰山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质朴务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孔子登临处石坊门
泰山的“登高必自”石碑有多重含义:
1、碑文字面意思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自”是从、经过的意思,说明了此处为登山必经之地。2、”登高必自”4个字的载体是一个“碑”,也就是“登高必自”碑,“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恰好暗合了《中庸》中“登高必自卑”,在这里题字者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但却把“登高必自卑”的意义表达了出来。
3、“登高必自”同为驻泰高校山东农业大学校训。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要想行走得远,就必须从近处开始慢慢走,要想到达泰山山峰,就必须从低矮处开始攀登,既要有“登高”的理想,更有要“自卑”的心态,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不畏艰难、努力向前,最终一定会到达人生的顶峰,这里的“自卑”指的是从低处,而此石碑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泰山脚下,其中的深刻含义不言自明了。

登高必自碑立于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翟涛题,青社载玺书。最新考证,“登高必自”碑“到底谁书?按照中国书法的书写传统,作者落款一般采用籍贯加姓名字号的形式,籍贯地名在前,名号在后。具体到“青社载玺”四字,青社应为地名,载玺则为人名。那么青社究竟为何地呢?据王克煜介绍,青社原指祭祀东方土神处,古人还常用来借指青州,辖境在今山东潍坊、益都一带,为齐故地。如《汉书》记载,汉武帝封自己的儿子刘闳为齐王,诏曰“呜呼!小子闳,受兹青社”。北宋著名政治家富弼曾任青州知州,时值灾荒,他赈灾救民,救活灾民50余万。富弼把在青州实施救荒的文牍记录,题称为《青社赈济录》。元代于钦《齐乘》记:“盖古者以太社五色土随方封国,使立社,故齐有青社之称。”由此看来青社载玺便是青州载玺,这位载玺到底是谁呢?通过研究证实,应该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青州衡王府新乐王朱载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