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碑为比干庙镇庙之宝,弥足珍贵。现存比干墓前碑亭之中,有碑座,四周砌砖。由两部分拼接而成,上部高50厘米,宽55厘米,为后人所加,有“宣圣真笔”四字,传为干隆御笔;下部为原碑,高65厘米,宽55厘米,碑文四大字“殷比干莫”,分两行,粗硬匀称,古朴典雅,端庄浑厚,有悲壮苍凉之感。王昶《金石萃编》记其“石高二尺四寸,广二尺二寸,二行,行二字。今在汲县”。日期:2017年01月03日 浏览:13515次
石头在传承历史中的作用:一是祭祀,包括岩画。二是墓碑。三是记事纪功。四是经典石刻,如《熹平石经》。五是天文及艺术品。六是埃及方尖碑。七是界碑。八是盟会碑,如《唐蕃会盟碑》。九是告示碑。“石刻”不等于“石碑”,但“石碑”一定是“石刻”。日期:2016年12月28日 浏览:68602次
书丹,是在碑刻技术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出现的一种书法艺术性工艺。碑刻,首先要把碑文的字样转写到碑面坯上,其办法之一,就是用红色的颜料在碑石上直接书写,所以叫做“书丹”。日期:2016年12月15日 浏览:14729次
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此时,人文蔚起,书学称盛,立碑之风大兴,传世汉隶碑刻精品甚多。经过魏晋南北朝,在隶变楷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隶书的形状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汉隶、魏隶、晋隶、唐隶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在石刻上跳动着不同的韵律。日期:2013年09月05日 浏览:22338次
在芜湖文化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芜湖老十二中学内,存有一块《芜湖县学记》碑刻,石碑为宋代原石,碑文为宋代尚书黄裳所撰,而书写人正是米芾。 《芜湖县学记》碑是唯一较完好地保存至今的米书石刻,它也是米书诸碑中形制日期:2013年04月25日 浏览:75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