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全国范围的手工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景区刻字、景石刻字、书法刻字等刻字相关工程,咨询电话: 133 3986 8950

首页 > 石艺文化

复旦大学校名石题字

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 打印

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复旦接到毛主席题名后,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

1905年,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中的《虞夏传·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复旦接到毛主席题名后,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震旦学院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师生愤然退学)。

毛泽东主席为旦大学校名题字始末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复旦大学获得新生。1950年5月8日,校委会决定每年5月27日为校庆节。同年11月,教育部秘字第6704号通知校名正式名为“复旦大学”,取消原“國立”两字。为了更换校门匾额(原匾“國立復旦大學”为于右任1946年所书),1950年11月29日,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望道教授根据复旦师生员工的愿望,致信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恭请他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函发后一直未得到回复。
新中国成立前复旦大学正门采用于右任的题名
新中国成立前复旦大学正门采用于右任的题名↑
1951年5月11日,复旦大学校委会秘书长胡曲园教授写信给著名法学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先生(当时他兼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请他在有机会时当面敬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或能征得主席办公厅同意,暂从毛主席手写体中辑取“復旦大學”四字制匾。在得到同意“所辑字用”的回电后,复旦随即取用毛主席写给历史系周谷城教授信的信封上“復旦大學”四字制成横匾,于1951年第二个校庆节时安置在校门门楣上(2005年复建的“老校门”原址)。
复旦大学毛泽东手迹集字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校庆节起复旦大学正门采用毛主席手迹集字校名↑
约在1951年下半年,陈望道赴京开会,专门拜会了张志让先生,言及已函请毛主席为复旦题名尚未获复之事,企望张有机会见到毛主席时再禀报一下。张志让烦请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溉之先生转托毛主席的秘书代呈要求。1951年年底,张志让收到一封毛泽东主席亲笔信件,内装毛主席在白宣纸上题写的“復旦大學”四字,尺寸为27.5厘米×13.9厘米,题字未落款。张接到后留下信封作为纪念(后来又把原信封寄回复旦),将毛主席题字原件发往复旦。陈望道收后即交校长办公室,该题字被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原件没有标明题字日期,加之收信登记记录缺失,所以较长期未能辨明确切年月。事后依情况判断,姑定在1951年底。以年月先后为序编例,中央档案馆编,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毛泽东手迹》题词题字( 下)第368页,毛泽东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名放在1951年11月之后,接下最后一条。此与原姑定推断1951年年底相吻合。
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名的信件信封
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名的信件信封↑
毛泽东手书复旦大学题字
毛泽东为复旦大学手书题字原稿↑
1952 年校园向东延伸,开启复旦第二个校门(当时的正门,在今行政综合楼前、面对着国权路)。校门极为简陋,仅东、西两根方形水泥柱,用毛主席题名制成一长形白底黑字的木板直书匾额,首次挂在东边的一根水泥柱上。
复旦大学正门首次采用了毛主席的题名
1952 年,复旦大学正门首次采用了毛主席的题名(当时用的是竖排法)↑
1964 年学校中心再次东移,1965年5月复旦建校60周年大庆之际,第三个校门落成(即今邯郸路220号本部正门),把毛主席题写的“復旦大學”用横书置于校门正上方。
复旦大学校名题字

1965 年校庆起至今的复旦大学正门,采用毛主席题名(用的是横排法)↑
毛泽东主席为复旦题名的原件业已上交中共中央办公厅。1978年6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复函复旦大学,内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你们1977年2月12日送交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手稿已收到,现将复制件一件送去请查收”。
毛泽东主席题字复印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寄给复旦大学的毛主席题名复制件↑
复旦大学校刊记录毛泽东主席题字
复旦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郑宝恒撰写的文章《毛泽东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始末》,发表于2018年11月30日第132期《校史通讯》



复旦大学校门
现在的复旦大学校门门头上校名沿用毛泽东主席的题字
复旦大学校名牌(江湾校区)复旦大学校名牌石,位于江湾校区,主体采用毛泽东题字。
复旦大学校名石(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校名石(上海医学院)

标签:校名石 声明:本文章内容属于分享和传播刻字文化不作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外交学院校名石题字

    1955年9月10日,外交学院在北京西苑的中直机关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外交学院题写了校牌。也是周恩来所题写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名字。携刻在一块大型天然花岗岩石头上的"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几个大字,是温家宝总理题字,发布时间:2025-10-27

    北京科技大学校名石

    北京科技大学校名石: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名由书法家苏适题写。石头材质自然花岗岩。北京科技大学校名题写于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此六字整体视之,笔墨遒润,沉稳,隽逸,似有行云流水之感,书者似乎并不经心为之,飘飘洒洒之间,点画稳妥,撇捺飘扬之感呼之欲出。发布时间:2025-10-23

    合肥工业大学校名石

    合肥工业大学校名石位于宣城校区北区大门口处,一块天然巨石上携刻“合肥工业大学”六个金色大字,于1979年7月16日邓小平在安徽黄山视察期间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题写,原稿保存于校史馆。发布时间:2025-10-14

    北京师范大学校名石

    北京师范大学校名题字由毛泽东题写,1950年时,林砺儒校长也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希望毛主席题写校名的愿望,一共写了三幅“北京师范大学”的题字,北京师范大学校名石:位于珠海校区,由几块花岗岩荒料组成,毛主席亲笔手书的六个大字刻于其上,是北师的身份象征,左边石头上雕刻1902,右边石头上刻有2002,发布时间:2025-10-13

    湖南大学校名石

    1949年12月,应李达校长之请,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湖南大学”校名。校名石位于岳麓书院正门口(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与牌楼路交叉口西南侧),右上角有“岳麓书院”阳刻,正中刻“湖南大学”校名,阴刻,下方有英文“HUNAN UNIVERSITY”校名,右侧刻有“976”(岳麓书院创建时间)和“1926”(湖南大学定名时间)。校名石由花岗岩石料垒积堆砌后进行雕刻,长约10米。发布时间:202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