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打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人们心中人类的祖先。中国盘古之乡――河南桐柏盘古文化的所在地,它是淮河源头的风光所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桐柏县为“中国盘古之乡”,是全球华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人们心中人类的祖先。中国盘古之乡——河南桐柏盘古文化的所在地,它是淮河源头的风光所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桐柏县为“中国盘古之乡”,是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判断与检验中国盘古之乡的五个标准是:
(一)图腾标准。古代华夏先民崇拜神龙,并认为盘古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以龙图腾为标示,盛传自己是龙的传人。桐柏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角,与古籍所载“盘古氏龙首”之说完全可以相互印证。
(二)地理标准。古籍《五运历年记》说“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紧密相联。由此可知,早在三国时代或更早一些时间述古的先人已经认定盘古与淮渎(桐柏县辖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明代李梦阳、清代贡愈淳分别在《大复山赋》、《桐柏山赋》中引用了盘古氏在桐柏诞生和建宅的典故。唐宋时期编修的《元丰九域志》中也有“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的记载。这一记述可以证明,在唐宋时期淮河之源桐柏县就已有盘古庙及其祭祀活动。
(三)民俗标准。桐柏的盘古像怀抱阴阳鱼,明显带有道家的标示,而被奉为国教的道教信仰的第一大神就是盘古原始天尊,这无异是后人对人祖盘古永恒的记念和敬仰。桐柏地区嫁女送竹杆的民俗源于盘古用竹子当扫把扫泥人。当地玩狮子吞小孩,也是效仿盘古氏在狮子肚子躲过大灾大难,而让小孩驱灾避邪的嘛。这里还有锻磨匠敬盘古之习俗等。
(四)敬祖标准。桐柏山及其周边祭祀盘古的敬祖之风甚盛。每逢三月三朝祖之日,万人云集盘古山、烧香祭祖,祈福迎祥。家堂之上设立盘古牌位,年来节往不忘焚香跪拜,许愿祷告,浓郁的敬祖意识绵延至今。
(五)活化石标准。在桐柏城乡,无论老幼都会讲盘古爷盘古奶的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滚磨成亲、捏泥人等等,以桐柏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就是盘古神话活化石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神话根源地的主要特征。关于盘古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五把尺子”成为检验“万代盘古根在桐柏”学说的试金石。
五泄自古为名家至暨必到之地,留下了许多诗文作品。也留下了一些碑刻和摩崖。至今陈洪绶手书“三摩地”石刻门额犹在,徐渭所题“七十二峰深处”碑石仍在五泄禅寺庭园中。唐寅所发布时间:2016-06-26
千百年来,齐云山既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又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他们寄情于山水,留连于岩泉,情兴所至,泼墨唱和,于是这满山的悬崖峭壁上就留下了千余处刻工精湛的石刻和碑刻。“天发布时间:2015-12-24
自晋朝以来,九日山便以“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的迷人景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麓的西晋名刹延福寺及供奉通远王李元溥的昭惠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摩崖石刻遍布全山,记录着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的巅峰时刻,更承载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通商往来的历史记忆。发布时间:2015-02-17
武夷山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摩崖石刻400多处。大都是宋、明、清时代的遗墨,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蔚为壮观。其中最大者为刻在玉女峰旁勒马岩上的“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能望见。发布时间:2015-02-15
西望山摩崖石刻,大多因景而题,或于道旁,或于崖壁,或于石峰石柱之上,或于临绝高空的峰顶。有的因年代久远而被冲刷风化,有的因荆棘丛生、杳远难至而不易寻找。现已为文物部门找到而又清晰可辨的、共有17处,均为阴刻。发布时间: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