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23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打印
九顶铁刹山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它坐落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境内,最高峰海拔712.9米,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气势雄伟,风景秀丽。铁刹山有五个主峰:中峰元始顶,东峰玉皇顶,南峰灵宝顶,西峰太上顶,北峰真
九顶铁刹山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它坐落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境内, 最高峰海拔712.9米,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气势雄伟,风景秀丽。
铁刹山有五个主峰:中峰元始顶,东峰玉皇顶,南峰灵宝顶,西峰太上顶,北峰真武顶。因从东、甫、北三个方向仰视,均可望见三个峰,三三得九,故名九顶,又因在山中多庙字古刹,故得名“九顶铁刹山”。
铁刹山山中多有刻石、寺院,古迹。岩洞甚多,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风月洞、悬石洞、郭视洞、云仙洞等。最负盛名的是八宝云光洞。洞长约30米,高50.9米不等,洞中有虎、龙、寿星、赡蛛、木鱼、仙床、定风珠、莲盆等八宝相形石。“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刻在洞口正上方。
铁刹山摩崖石刻较多,碑刻随处可见,“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8米,宽5米,碑文约800余字,“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石刻,笔力刚劲,让人叹为观止。
铁刹山岩洞较多,最负盛名的是八宝云光洞。洞长约30米,高5~9米不等, 洞中有虎、龙、寿星、蟾蜍、木鱼、仙床、定风珠、莲盆等八宝。相传周武王伐纣,破十绝风吼阵,向在此修炼的长眉李大仙借的就是八宝中的定风珠。“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刻在洞口正上方。
铁刹山碑刻随处可见,“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8米,宽5米,碑文约800余字。 “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石刻,笔力刚劲,让人叹为观止。
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名扬海内外。
五泄自古为名家至暨必到之地,留下了许多诗文作品。也留下了一些碑刻和摩崖。至今陈洪绶手书“三摩地”石刻门额犹在,徐渭所题“七十二峰深处”碑石仍在五泄禅寺庭园中。唐寅所发布时间:2016-06-26
千百年来,齐云山既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又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他们寄情于山水,留连于岩泉,情兴所至,泼墨唱和,于是这满山的悬崖峭壁上就留下了千余处刻工精湛的石刻和碑刻。“天发布时间:2015-12-24
自晋朝以来,九日山便以“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的迷人景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麓的西晋名刹延福寺及供奉通远王李元溥的昭惠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摩崖石刻遍布全山,记录着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的巅峰时刻,更承载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通商往来的历史记忆。发布时间:2015-02-17
武夷山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摩崖石刻400多处。大都是宋、明、清时代的遗墨,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蔚为壮观。其中最大者为刻在玉女峰旁勒马岩上的“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能望见。发布时间:2015-02-15
西望山摩崖石刻,大多因景而题,或于道旁,或于崖壁,或于石峰石柱之上,或于临绝高空的峰顶。有的因年代久远而被冲刷风化,有的因荆棘丛生、杳远难至而不易寻找。现已为文物部门找到而又清晰可辨的、共有17处,均为阴刻。发布时间: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