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艺术的点画造型,依附于物质材料而显示。材料肌理的烘托,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所谓材料肌理,是物质材料的质地结构,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显露于表面的质地、纹理和颜色、光泽等。日期:2017-03-04
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日期:2017-03-03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石头乃大千世界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意象,一个承载极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审美蕴涵的特定文化符号。校园文化景观石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永久性与激励性的特点,对于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日期:2017-02-18
最早的刻字是从人们刻画符号开始的。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 文化遗址中的龟甲、石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600年的历史了。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刻画符号。日期:2017-02-11
作品获得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提名奖,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最高奖,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二等奖,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准大奖,第十八届北京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入展、特邀相关活动频频。李国生的书刻作品不断被诸多单位、个人及收藏界所青睐日期:2017-02-0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足石刻之研究,上溯清乾嘉时期之张澍,至1945年县人陈习删与大足石刻考察团将大足石刻研究推入科考领域;以后至1984年,大足石刻研究向多学科扩展;1985年后,大足石刻研究、宣传开拓领域向纵深发展,获得丰硕成果。本文对大足石刻百年研究梳理了一个线条,对主要成果进行了排叙综述。日期:2017-01-17
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五凤元年简和定县汉简是其成熟的形态。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装饰性,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从编年资料来看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其结构类型类似于沙孟海先生总结的平画宽结类。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日期:2017-01-09
临沂叫“书法城”,当之无愧。这里汇集了历朝历代和现当代最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书法广场一期工程共刻制了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启功、欧阳中石等1080位书法家的1320幅书法艺术作品。自龙山文化陶文字形开始到现代,6000余年中国文字演变史、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史,都在书法广场被展示出来,可以自豪地说:这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书法博物馆。日期: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