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3 浏览次数: 打印
据考证文天祥为“忠、孝、廉、节”石刻原始作者,后续四碑(江永、零陵、岳麓书院、长沙文庙)均临摹自东安原碑,对于文天祥撰写“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也有不同的说法。
据考证文天祥为“忠、孝、廉、节”石刻原始作者,其遗笔最早刻于东安文氏宗祠,称为“湖湘第一碑”。后续四碑(江永、零陵、岳麓书院、长沙文庙)均临摹自东安原碑,湖南有五处“忠、孝、廉、节”石碑:一是东安文氏宗祠,二是江永上甘棠月陂亭,三是零陵福寿亭,四是岳麓书院,五是长沙文庙。这五个地方的“忠孝廉节”,都为大字榜书,从字面上对比,大小基本一致,笔迹完全一样,乃文天祥一人所书。经他考证查阅湖南省档案局史书记载,文天祥在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为湖南提刑,永州东安有文天祥后裔,可惜的是东安文氏宗祠“忠、孝、廉、节”碑毁于兵燹。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封信国公,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州庐陵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中举进士,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其著名诗作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耳熟能详,千古流传。
王伟士临“忠孝廉节”介绍
2017年4月14日《湖南日报》“湘江”文艺副刊载有署名为“洋中鱼”的《湖湘三处“忠孝廉节”碑》一文。文中介绍的三处“忠孝廉节”碑分别为: 长沙岳麓书院讲堂左右两壁镶嵌碑刻,江永上甘棠月陂亭摩岩石刻和零陵区福寿亭东西两壁镶嵌碑刻。“岳麓书院讲堂每字一石,碑高213厘米,宽141厘米,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上甘棠月陂亭摩岩石刻每字180厘米,宽130厘米;福寿亭每碑高180厘米,宽140厘米,字高177厘米,宽122厘米,每字由两块石头拼成。从字的尺寸来说,上甘棠第一,福寿亭次之,岳麓书院第三。从旅游知名度来讲,岳麓书院第一,上甘棠次之,福寿亭第三。” 。王伟士书文天祥“忠孝廉节”榜书
作者:王伟士(字少羲,贵州黄平人,进士,乾隆二十四年任永明县知县)
刻石时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拓制年代:近拓
刻立地点:江永·月陂亭
尺寸:182cm×143cm、210cm×143cm、182cm×143cm(共四块,部分尺寸重复或有缺失)
作者简介
王伟士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永明县知县,任内政绩显著,主持重修文昌阁、重建明伦堂。文天祥相关
称号:文山公(道号浮休道人,封信国公)
生平: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履善,江西吉州庐陵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著作:《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后裔与书法来源:永州东安有文天祥后裔,王伟士临摹的“忠孝廉节”榜书或源自东安文氏宗祠所刻文天祥遗笔。
走进庭院深深的岳麓书院讲堂,两壁“忠孝廉节”四个巨幅石刻大字赫然入目。据说这是南宋大儒朱熹在某日清晨,沉思片刻,即兴泼墨,留给书院的一件历史遗产。
“忠孝廉节”的石刻,传闻甚广,不少学者也认为是曾为提点荆湖南路刑狱的文天祥,率兵围剿广西恭城秦孟四起义,驻扎江永古泽,留给上甘棠村的遗迹,称岳麓书院的碑刻“朱子书”为伪托。
真伪辨识,已然成了历史上一桩说不清的公案。然而,在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传承史上,“忠孝廉节”不啻于一根强劲的精神魂脉,成为激励一代代湖湘学子传道济民、成就人才、报效国家、胸怀天下的人生追求。
尤其一个“廉”字,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更在古代书院肇建初期,就有着典型的人物风采,激励后世出现了无数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蔡锷等一大批清廉许国的岳麓巨子。
北宋年间的李允则,便是其中一位。这位太原人来到湖湘,救灾救时,振兴文教,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沙岳麓书院的“忠、孝、廉、节”碑,刻于嘉庆年间;长沙文庙的“忠孝”二字刻于光绪年间,上甘棠的“忠、孝、廉、节”碑刻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永明县令王伟士得知上甘棠有文天祥的手书,出于敬慕之心,命人镌刻摩崖,成为教化民众、激励后人洁身自好的座右铭。注明了“大宋忠臣文山公书”的碑刻。“文公山”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可以肯定的是这四个大字应为文天祥所作,并非朱熹所作,很可能是上甘棠的某位读书人或者官员将文天祥的题辞传到了长沙,至于是谁,有待考证。
文章收录转载广西中医药大学校园内的文化石刻,校园内的文化石刻既是一道美丽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又是宣传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部分,石头上的刻字内容能体现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发布时间:2024-09-13
墓志的书法属于铭石书,是专门用来刻碑碣志表的书体。由于这些墓志均为民间刻手所为,并且子承父业,世代相传,铭石书由最初的隶书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铭石书风,其特点主要是点画方直,起收笔刀刻痕迹较重。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契刻的方便。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一篇花山胜迹的文章,里面的摩崖石刻题字非常多,很适合景区的石头刻字内容,刻字内容非常富有诗意,也可以借鉴刻于景观石头上。故转载到石艺张网站上,以供广大朋友们,需要刻字内容以作参考。发布时间:2019-11-01
七朝石经从内容上,汉“熹平石经”刻七经,魏“正始石经”只刻二经,唐“开成石经”有十二种却无《孟子》,北宋 “嘉祐石经”虽有《孟子》却只有九经,“南宋石经”也只有七种,“蜀石经”虽刻成了包含《孟子》在内的儒家十三部经典,但历时百年,补刻的《孟子》是在北宋末年完成。“清石经”集十三经之大成,在中国儒学经典体系的基本格局形成后,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可谓儒家经典结集完美收官之作。发布时间:2019-10-23
广东省最大的摩崖石刻。根据锦石山“华表石”摩崖石刻的刻字记载,它刻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华表石”摩崖石刻2002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还旁证了一段重要历史。发布时间: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