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 打印
岚山海上碑石刻位于日照市岚山区,以海边天然巨石为碑身凿琢而成,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人海上石刻作品,名家题字镌刻于天然礁石之上,海上碑上的碑文是由三位作者所写,一共为25个字。
简介:岚山海上碑石刻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阿掖山海滨旅游度假区内,东南2公里处海州湾畔的北端,即赣榆区柘汪镇北端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交汇处,此处南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也是山东江苏两省交界。这座海上碑始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以海边天然巨石为碑身凿琢而成,人们叫它“万里海疆第一碑”,也是中国唯一一块位于海边的古代摩崖石刻。名家题字镌刻于天然礁石之上,涨潮时若隐若现,只有等落潮时才能一睹芳容。有明、清时期名人所书刻的四幅碑文,为苏京,阎毓秀等历代名人题书。石壁上有苏京、阎毓秀等名人题写的碑文,工匠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应该是1645年。石碑座南朝北,可以减少海浪对碑文的冲刷,因为南是海,北是岸。因地制宜,真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具。
岚山海上碑石刻退潮后景色
岚山海上碑涨潮后风光↑
人物及刻字内容:海上碑上的碑文是由三位作者所写,一共为25个字,“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为苏京所写;“万斛明珠,砥柱狂澜”,为王铎所写;“难为水”,为闫毓秀所写。
苏京,安东卫人,也就是今天的日照岚山区,明代进士,官至监察御使,建宁兵备道,他的题字是:“星河影动,撼雪喷云”。阎毓秀,山西榆次人,武进士,清代康熙年间任安东卫守备,他题字:“难为水”。王铎,河南孟津人,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初书法家,题字“万斛(hu)明珠”,“砥柱狂澜”,斛是中国古代器量单位,五斗为一斛。三人题字皆为楷书,字体苍劲有力,文中意境和眼前海景交相呼应,用辞言简意赅,行文出神入化。历经三百五十年风雨洗礼,字迹如初,今天的人们即使站在岸边依然能清晰可辨。
岚山海上碑石刻全景照片
1645年底,正值明清交替之际,苏京隐居故里,适逢挚友王铎来安东卫接家眷北上。两人同游至岚山头海神庙前,正值海潮暴涨,海神庙前的巨石岿然不动,看到当时的景象,海水涨潮了,拍击礁石,在经历山河易主、王朝更替的巨变之后,心中自有难言之隐,不免产生感慨,苏京触景生情写下“ 真乃撼雪喷云”,王铎续写“ 确为砥柱狂澜”。两人谈至夜晚,明月繁星倒映于汪洋之中,王铎吟之“ 万斛明珠”,苏京唱和“ 星河影动”,此情此景,挚友知音,共为一段佳话,后镌刻于石。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石刻繁体字:一覽眾山小(一览众山小)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初秋,泰安县知事丁其璋题。发布时间:2025-06-23
1938年正式提出以“求是”为校训。1988年,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浙江大学没有设立专门的校训石,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东大门校门石牌坊,两侧石墙上,分别镶嵌着“求是”与“创新”校训文字的石刻发布时间:2025-06-19
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所刻内容当代释义为: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文化历史意义,多位学者提出质疑,虽然一时间无法辨别真假,面对争论,国家文物局迅速组建了工作专班,最终,科学检测数据证实:刻石是名副其实的秦代产物,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也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发布时间:2025-06-13
莱子侯刻石》简介:《莱子侯刻石》现收藏于邹城市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记叙了莱子侯使偖子良等一百余人为“丈人”(长辈或宗族之长)修墓封冢并告诫后代子孙慎毋毁坏之事。发布时间:2025-06-08
“五岳独尊”石刻作为泰山的核心景观,“五岳独尊”石刻被选为第五套人民币五元背面主图案,石刻承载的“五岳独尊”赞语,源于秦始皇开创的帝王封禅传统。“五岳独尊”以正楷书体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变神异。“五岳独尊”石刻作为泰山旅游的核心打卡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发布时间: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