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又作南无阿弥陀(引)佛陀(引)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归命于无量寿觉及无量光觉也。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日期:2014-10-15
随着成安县二祖寺生态文化园内文物清理工作的深入发掘,一座梁武帝撰文石刻碑石浮出了地面,石碑保存比较完整,石碑下驮碑的霸下(又名)形态完好,惟妙惟肖。碑石上除上半部石刻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外,下半部的石刻字迹日期:2013-12-08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篆刻艺术,有必要对这门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作一些简略的介绍。(1)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激烈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日期:2013-11-02
摩崖石刻通常是指在在大型的悬崖、石壁、山体上进行刻字,刻画,浮雕等雕刻工艺的统称. 摩崖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文字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熔入了古今圣贤之理,书法被称为第二张脸,一定程度上日期:2013-10-29
世界岩画之最--大黑山摩崖石刻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苏木.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苏木境内的大黑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蜿蜒、神态万千。风光旖旎的山脉东端山势尤为陡峭,壁立千仞,怪日期:2013-10-27
清会稽赵之谦撰《章安杂说》载曰:\"六朝古刻,妙在耐看,猝遇之,鄙夫骇,智士哂耳,瞪目半目,乃见一波磔、一起落,皆天造地设,移易不得。“金石学始于宋朝,兴盛于清朝乾嘉时期,滥觞于晚清、民国。古代石刻造像日期:2013-10-24
灵泉寺摩崖石刻位于岳池县西北的秦溪乡石堰塘村五社,距岳池县城32公里。石刻分布于自然沙页岩崖壁之上,共计摩崖石碑12幅,其中村东灵泉寺遗址有4幅,村西八角井8副。石刻面积约120平方米,因石刻区域原有灵泉古寺而故名日期:2013-10-19
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日期:2013-10-18
玛尼石,泛指刻有玛尼字样或神佛形象的石块,玛尼是藏密经咒六字真言“吨、嘛、呢、叭、眯、”的简称。玛尼石是广泛流传在西藏民间一种祭祀神佛的圣物,是自然崇拜的延伸,也是本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玛尼石堆源于本教的灵石崇拜。几乎在每条路上、河边浅滩、神庙寺院、神山圣湖旁,都有这样的玛尼石堆,大的长达数百米,形成一座小山丘,小的只有几片石刻组成。每日,人们手拨念珠,口颂真言绕玛尼堆转行,每转一圈向石。堆添一块石头。天长日久,玛尼堆愈筑愈高。日期: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