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人名,人以文名。文之著于天地间而流传千古者,莫过于镌刻在苍崖翠壁上的摩崖石刻了。它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文人墨客畅游名山大川的千古逸兴和雅趣。日期:2017-04-05
南北朝时,有金刚经刻于泰山经石峪。石如平台,字皆经尺,气势磅礴,俯视大字,如尊尊罗汉,肃穆端坐,稳如泰山。其石刻面广,字大数多,书法精湛,对后世影响甚大,不愧是文化之瑰宝、国家级文物。其原刻占地三千平米,两千五百余字,现存一千零六十七字。原刻不全,后又遭损,令人惜憾。日期:2017-03-21
北海公园北岸松坡图书院考查《快雪堂法帖》刻石。在第三进快雪堂院内,东西两廊共镶嵌48块刻石,每块石版:长100cm、高33cm,从右至左分上下两块排列镶嵌在玻璃橱窗里。面对《快雪堂法帖》的原刻石,敬畏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不管是涿拓、建拓还是内拓本,其本源就在这里。日期:2017-03-17
刻字艺术的点画造型,依附于物质材料而显示。材料肌理的烘托,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所谓材料肌理,是物质材料的质地结构,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显露于表面的质地、纹理和颜色、光泽等。日期:2017-03-04
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日期: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