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2 浏览次数: 打印
这块泰山石刻叫“如”字石刻,又称“如意碑”,民间俗称“鼠碑” 。位于泰山中天门至云步桥之间,斩云剑北路东处。主体为草书“如”字,石刻字面高45厘米,宽110厘米,字径约50厘米,为草书体。中间“如”字形似鼠的图案,右边题款“辛酉春三月”,落款“李和谦游山乐”。
这块泰山石刻叫“如”字石刻,又称“如意碑”,位于泰山中天门至云步桥之间,斩云剑北路东处。主体为草书“如”字,由李和谦题字,因其书法风格独特且形似鼠状,民间俗称“鼠碑” 。
泰山如意碑石刻↑:石刻字面高45厘米,宽110厘米,字径约50厘米,为草书体,阴刻刻字。中间“如”字 形似鼠的图案,右边题款“辛酉春三月”,落款“李和谦游山乐”。
中间的图案究竟代表什么字样,寄托了什么情感,至今说法不一,甚是迷雾。中间的文字图案,用笔气息流畅自然而舒缓,有人认为:是个“组”字狂草,具有很深湛的书法美学蕴涵,绝非文人游戏的泛泛之笔,亦堪称泰山一品。实际上,这个字的汉字原素基本上已被局部参破,有猜“乐”字的;有猜“山”字的;而泰山相关文化管理的旅游部门则在其宣传印刷陈列词中定为“如”字,即为狂草如意,并且导游说图案中包涵着“如此河山”,把碑作主人李和谦游泰山触动灵悟而输诸笔墨的灵性显悟。 还有人把这个图案悟为“如此好山”四个字的组合,也确有道理。
碑文草书被解读为“如意”连写或“如此河山”简写,经旅游部门多定为“如”字,暗含赞颂泰山之意。
泰山如意碑石刻↑
该石刻以草书连写“如意”二字,结合字形与词义,既取象形之意,又暗合游人流连山景时的畅快心境。学者指出其通过抽象笔法展现书写者观景时的陶醉情绪与精神境界 。石刻所在路段地势平缓,周边环境清幽,成为游人驻足品鉴的景观之一。
民间典故:相传李和谦早年为民国时期泰安店小二,常以抹布蘸水练习书写“如”字,游山时题刻抒怀,后于泰山创作此石刻。泰山现存碑刻涵盖碣、阙、摩崖等形制,时间跨度逾两千年,内容涉及封禅、诗文等多元类别,作者包括不同阶层人士。该石刻因兼具书法造诣与民间趣味,成为泰山石刻人文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高山流水亭石壁记是泰山文化的重要遗存,高山流水亭,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兵部侍郎万恭主持修建。1572年,兵部左侍郎万恭(1515—1591)在朝向石经的岩坪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高山流水亭)。他撰写长文以志此事,济南府通判王之纲和泰安知州李逢昉这两位地方官员把此文刻在此亭背后的立壁之上,后称为“高山流水亭石壁记”石刻。发布时间:2025-07-08
醉心石是一种举世罕见的泰山地学景观,学名称作“辉绿玢岩涡柱构造”, 属新的地质构造类型。在沟东有一状如火车头的平卧圆柱体,断面朝西,直径约2.3米,其内核上刻有“醉心”二字,其南侧的圆柱体上有明代泰安州事应甲题字和范广所书的“小洞天”三字,意为仙景。发布时间:2025-07-02
岚山海上碑石刻位于日照市岚山区,以海边天然巨石为碑身凿琢而成,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人海上石刻作品,名家题字镌刻于天然礁石之上,海上碑上的碑文是由三位作者所写,一共为25个字。发布时间:2025-06-27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石刻繁体字:一覽眾山小(一览众山小)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初秋,泰安县知事丁其璋题。发布时间:2025-06-23
1938年正式提出以“求是”为校训。1988年,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浙江大学没有设立专门的校训石,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东大门校门石牌坊,两侧石墙上,分别镶嵌着“求是”与“创新”校训文字的石刻发布时间: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