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全国范围的手工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景区刻字、景石刻字、书法刻字等刻字相关工程,咨询电话: 133 3986 8950

石艺文化和黄金等价的天开图画摩崖石刻2图

千百年来,齐云山既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又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他们寄情于山水,留连于岩泉,情兴所至,泼墨唱和,于是这满山的悬崖峭壁上就留下了千余处刻工精湛的石刻和碑刻。“天日期:2015年12月24日

石艺文化九日山摩崖石刻5图

 自晋朝以来,九日山便以“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的迷人景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麓的西晋名刹延福寺及供奉通远王李元溥的昭惠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摩崖石刻遍布全山,记录着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的巅峰时刻,更承载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通商往来的历史记忆。日期:2015年02月17日

石艺文化武夷山摩崖石刻34图

武夷山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摩崖石刻400多处。大都是宋、明、清时代的遗墨,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蔚为壮观。其中最大者为刻在玉女峰旁勒马岩上的“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能望见。日期:2015年02月15日

石艺文化西望山摩崖石刻5图

西望山摩崖石刻,大多因景而题,或于道旁,或于崖壁,或于石峰石柱之上,或于临绝高空的峰顶。有的因年代久远而被冲刷风化,有的因荆棘丛生、杳远难至而不易寻找。现已为文物部门找到而又清晰可辨的、共有17处,均为阴刻。日期:2015年02月14日

石艺文化摩崖石刻“来共点”3图

“来共点”,三字凿刻于大佛寺“弥勒内院”门口的石壁上,位于“南无阿弥陀佛”摩崖石刻的左下方,正楷字体,无款,故不知何人何时刻写。“来共点”三字曾引来不少文人、雅士的推测、释义,陈百刚、梁少膺等大手笔均有撰文。日期:2015年02月13日

石艺文化宝塔山摩崖石刻6图

宝塔山摩崖石刻位于陕西省延安城内宝塔山(又名嘉岭山)下,现存9组宋代石刻。内容包括“嘉岭山”、“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高山仰止”、“云生幽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一韩一范,泰山北半”、“嘉岭胜境称第一”等。日期:2015年02月12日

石艺文化舟山摩崖石刻书法之特色2图

摩崖石刻绝大多数题刻文字均为楷体阴刻包括行楷。无论从镌刻工艺还是视觉效果来说,山崖摩刻不宜草书,唯有楷书才会产生较佳的视觉效果。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退化而成的。从总体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楷书风貌端庄、雄壮,能与佛教胜地、山海景色所营造的气氛谐和,表露了书法上的“妙相庄严”。日期:2015年02月11日

石艺文化天涯海角石刻群1图

清代程哲先贤和民国王毅将军分别在景区内两块相邻的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与“海角”四个大字,使这里成为人们“天涯情结”的地理落脚点和物化载体。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三临其地考察,欣然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并赋抒怀诗三首。日期:2015年02月10日

石艺文化青州云门山摩崖石刻群10图

明嘉靖年间为衡王朱戴圭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云门山云门拱璧旁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以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有“人无寸高”、“寿比南山”之说。日期:2015年02月09日

石艺文化钱仓山摩崖题刻4图

​平阳县钱仓镇,旧名前仓,有钱仓山,鬼石神岩,满山遍垅。在《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里,摩崖石刻要算它最多,共49条。其中宋代摩崖又居一县之冠,达到26条。摩崖者有达官显要、知名学者、地方名流,他们或单枪匹马慕名来访,或牵群拉帮鱼贯来游。所镌之铭文少则二字,多则303字。在这狭小的地方,竟有如此稠密的历代名人题刻,实属罕见。日期:2015年0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