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日期:2017年02月15日 浏览:13230次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足石刻之研究,上溯清乾嘉时期之张澍,至1945年县人陈习删与大足石刻考察团将大足石刻研究推入科考领域;以后至1984年,大足石刻研究向多学科扩展;1985年后,大足石刻研究、宣传开拓领域向纵深发展,获得丰硕成果。本文对大足石刻百年研究梳理了一个线条,对主要成果进行了排叙综述。日期:2017年01月17日 浏览:14497次
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五凤元年简和定县汉简是其成熟的形态。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装饰性,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从编年资料来看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其结构类型类似于沙孟海先生总结的平画宽结类。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日期:2017年01月09日 浏览:24156次
临沂叫“书法城”,当之无愧。这里汇集了历朝历代和现当代最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书法广场一期工程共刻制了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启功、欧阳中石等1080位书法家的1320幅书法艺术作品。自龙山文化陶文字形开始到现代,6000余年中国文字演变史、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史,都在书法广场被展示出来,可以自豪地说:这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书法博物馆。日期:2017年01月08日 浏览:12620次
赞皇坛山刻石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历史文物。关于这一刻石,我国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记载,历史上也曾存在着争议。坛山刻石相传是西周时期的一方摩崖石刻,系周穆王北征犬戎获胜,为纪其功、志其日,刻于河北省赞皇县坛山崖石上的,所刻四字为:“吉日癸巳”,世称“坛山刻石”。日期:2017年01月04日 浏览:17172次
该碑为比干庙镇庙之宝,弥足珍贵。现存比干墓前碑亭之中,有碑座,四周砌砖。由两部分拼接而成,上部高50厘米,宽55厘米,为后人所加,有“宣圣真笔”四字,传为干隆御笔;下部为原碑,高65厘米,宽55厘米,碑文四大字“殷比干莫”,分两行,粗硬匀称,古朴典雅,端庄浑厚,有悲壮苍凉之感。王昶《金石萃编》记其“石高二尺四寸,广二尺二寸,二行,行二字。今在汲县”。日期:2017年01月03日 浏览:13509次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石门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文共655字。刻在陕西褒城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浏览:9002次